欢迎来到中国甘肃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继往开来奋进伟大新时代 富民兴陇谱写发展新篇章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作者: 来源:甘肃日报 更新于:2022-06-02 阅读:0

——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尹 弘
(二〇二二年五月二十七日)

5月27日,尹弘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孟捷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动员全省上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砥砺前行,继往开来奋进伟大新时代,富民兴陇谱写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

此时此刻,回顾新时代的奋斗历程,我们感慨万千,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而无比骄傲,为陇原大地呈现的翻天覆地变化而无比自豪。展望新征程的壮丽图景,我们豪情满怀,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胜利的信心更加坚定,开创甘肃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斗志更加昂扬。在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关口,我们更加深切地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甘肃给予的亲切关怀、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我们一路走来指引了前行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也必将继续引领和鼓舞我们昂首奋进、走向美好未来。历史画卷总是在前后相继中铺展,时代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陇原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牢记领袖嘱托,保持战略定力,接好历史的接力棒,不忘来时路、奋进新时代,不断把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一、过去五年极不平凡,全省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和成就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甘肃迎来了加快发展、繁荣振兴的重要契机,也面临决战脱贫攻坚、转变发展方式、修复自然生态、净化政治生态等艰巨任务。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负重自强、顽强拼搏,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治理大见成效、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风政风民风昂扬向上的良好局面,如期实现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举全省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面对脱贫任务全国最重的特殊省情,省委站在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贫困不除誓不罢休的豪情壮志,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意志,打了一场声势浩大、惊天动地的脱贫攻坚战役。全省上下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聚焦目标标准,贯彻精准方略,组织实施“一户一策”脱贫计划,着力构建富民产业体系,为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各级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动形成了广泛参与、尽锐出战的攻坚态势。36万名帮扶责任人、7.45万名驻村帮扶人员奔赴扶贫一线,把汗水洒遍千山万水,把心血倾注千家万户,立下了汗马功劳。东部扶贫协作省市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同我们并肩作战,社会各界与我们携手攻坚,从各方面给予鼎力相助。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我们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业生产条件极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在我国减贫史上留下了厚重的甘肃印迹。2021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牵引带动“三农”工作,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乡村建设,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增收渠道更加稳定,陇原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回望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历程,我们为彻底解决困扰甘肃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深感欣慰,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倍感振奋。这是广大陇原儿女矢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创造的伟大奇迹,也是甘肃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划时代影响的伟大胜利!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助推高质量发展,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立足老工业基地实际,把稳定经济增长同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推动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深入实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建成全国首个百万吨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和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交通、水利、新基建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兰渝铁路、引洮供水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全线建成投运。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续五年领跑国家级新区。全省城镇化率由46.1%提高到53.3%。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效,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5.12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数量明显增加,民营经济长足发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跨上万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为建设现代化新甘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生态问题,以更大力度开展国土绿化,美丽甘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体系基本构建,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生态项目,流域生态功能出现积极变化。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任务全面完成,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实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子。

五年来,我们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注重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下功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出重要改革举措942项,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国资国企、农业农村、执法司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坚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枢纽、大通道,空港、陆港等开放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五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生活大幅改善。始终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连年保持在80%左右。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1%和8.9%,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过200万人、劳务输转2600多万人次。县域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立,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养老机构覆盖所有县区,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升,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连续打赢3轮多点散发疫情阻击战,圆满完成入境人员集中留观救治任务,有力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五年来,我们持续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凝心铸魂作用日益凸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切实做到舆论阵地管理不放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不懈怠。深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精心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坚实。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有效提升用网管网治网能力,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打造省级云平台。宣传推介力度不断加大,甘肃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行动和精神文明创建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顺利推进,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显著增强。

五年来,我们扎实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团结和谐、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局面不断巩固。坚持不懈发扬民主、厉行法治,民主实践更加丰富,法治效果日益彰显。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政协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更加健全。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省深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显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防范化解风险取得积极进展,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局面持续发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有力,军地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五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政治生态得到持续净化。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纵深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坚决全面彻底肃清王三运、虞海燕、宋亮等人流毒和影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更加严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明显提升。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换届任务,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各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断增强。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四抓两整治”和党建工作信息化,党的基层基础更加坚实。党管人才原则有效落实,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人才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组织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同志们!五年砥砺奋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甘肃把脉定向、指路领航,是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同历届省委长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中共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甘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甘肃发展的海内外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省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不充分问题突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城镇化程度不高,居民收入全国靠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同全国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营商环境仍需改善,发展瓶颈制约依然明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影响和谐稳定的风险隐患依然较多;生态环境向好基础尚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腐败和作风问题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五年来的实践深刻启示我们,做好甘肃工作,推动甘肃发展,必须坚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坚定不移践行“两个维护”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作为全省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做到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强化省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事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始终通过高质量发展促进结构升级、增强综合实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之以恒保障改善民生,尽力而为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服务国家战略同推动甘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准发展方位和基本省情,实事求是确定目标,求真务实推动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

同志们!成绩鼓舞人心,启示弥足珍贵。我们要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努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书写更加精彩的历史答卷,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辜负肩负的时代使命,不辜负陇原人民的热切期待!

二、准确把握甘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

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甘肃已经站上新的发展起点,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历史交汇期,处于蓄势待发、爬坡过坎、追赶进位的关键阶段。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更趋严峻复杂,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当代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可逆转,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将为我省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如今的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方位和特征、基础和条件、氛围和态势已经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倡议的深入实施以及国内国际市场的深刻变革,甘肃作为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特殊功能定位越来越凸显,拥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工业基础优势、地理区位优势越来越凸显,倾斜政策叠加、发展平台叠加、市场利好叠加的振兴机遇期越来越凸显,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发展前景更加美好。但辩证地看,我省仍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发展不充分和发展不平衡的双重压力,面对着扩大经济规模和促进转型升级的双重难题,需要应对内生动力不足和外部竞争加剧带来的双重挑战,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综合实力、缩小发展差距仍然是我们的最大任务。同时,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更加急迫,资源环境的硬性约束更加趋紧,短板弱项的瓶颈制约更加明显,促进脱贫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未来一个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和劣势同在,需要我们把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更好统筹起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系统观念谋篇布局,以奋斗姿态推动发展,确保跟上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进程。

未来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为统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提升综合实力、提升生态质量、提升基础支撑、提升生活品质、提升治理效能,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基地,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科创中心,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打造“一带一路”开放枢纽,打造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纵深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未来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显著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展明显,外向型经济实现增量扩容。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更加健全。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力不断增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双碳”战略有序实施,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产业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广泛推广应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整体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更加公平更为优质,社会保障体系、卫生健康体系、生育养老服务体系、住房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富足。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社会治理效能达到新水平。依法治省迈出坚实步伐,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能和公信力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公共安全网基本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快构建。

——全面从严治党呈现新气象。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干部队伍精气神全面提振,人才队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党风政风民风更加昂扬向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形成,干事创业的环境更加优化、氛围更加浓厚。

根据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未来五年,我们要着眼甘肃整体发展、立足各地优势,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牵引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

“一核”,就是建设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以兰白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推动优势地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承载区、对外开放先行区,打造驱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三带”,就是建设以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的河西走廊经济带、以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陇东南经济带、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支持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具有相对优势的酒嘉、平庆和天水等地率先发展,建设酒泉、天水两个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和辐射功能。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鼓励各市州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省域内设施联通、政策相通、市场互通、产业融通,形成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

未来五年,我们的主要抓手是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以重点地区和关键领域为突破口,推动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整体跃升。

——实施强科技行动。甘肃具有良好科技基础,科教资源相对丰富,加快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强科技,就是要汇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增强基础研究能力、科学发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让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强化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为导向,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以打造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点,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科技生态,依靠科技创新催生发展动能、创造美好未来。

——实施强工业行动。工业是实体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富民兴陇最为关键的产业支撑。强工业,就是要立足省情实际和现有基础,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工业经济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全省经济实现结构优化、良性循环。必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齐抓,提升各级各类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做足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在改旧育新中推动工业经济扩量提质。

——实施强省会行动。兰州是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开放中心,地位举足轻重。甘肃现代化建设需要兰州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当好带动省域整体发展的火车头。强省会,就是要把发展壮大兰州和兰州新区作为加快全省发展的战略抓手,依托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科教优势和人才优势,按照聚焦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突出重点板块、强化域内联动的思路,着力建设要素聚集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发展中心、物流输转中心、区域消费中心,打造产业园区发展、营商环境改善、现代城市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公共服务供给、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体制革新的样板,提升首位度、开放度、贡献度及城市影响力、综合竞争力,充分彰显省会担当、展示省会作为,不断增强在全省整体发展中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

——实施强县域行动。县域强则省域强,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富则百姓富。强县域,就是要把县域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效提升县域自我发展能力,使县域逐步走上良性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依托县域资源禀赋,紧扣县域发展类型,突出县城和中心镇的节点纽带作用,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多元富民产业,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打造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文旅名县、生态优县,构建功能鲜明、经济繁荣、设施配套、治理有效、普惠共享的县域发展格局。

同志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积淀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孕育了勤奋质朴、吃苦耐劳、坚忍执着、百折不挠的陇人品格,支撑着陇原儿女战天斗地、生生不息,激励着甘肃人民改变家乡面貌、创造幸福生活。我们坚信,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全省各族人民一定能够传承奋斗基因,弘扬时代精神,让蓝图落地,让梦想成真,在陇原大地续写新的辉煌!

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推动甘肃发展,必须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基本原则和行动先导,更好统筹经济和生态、城镇和乡村、发展和安全,更加注重固强补弱、蓄势赋能,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不断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坚定不移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要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观念,把牢“四个面向”要求,将强科技行动深度嵌入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促进创新链同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跨省区联动,协同打造西北科技创新中心,统筹资源建设兰州科学城,更好服务国家科技战略布局和全省高质量发展。

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重大科研项目组织力,聚焦国家战略任务,紧扣我省产业发展,动态凝练一批重点科研项目,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努力在重大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扶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计划,鼓励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建设科研中心,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创新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

深入实施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健全重大人才计划实施机制,培养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储备,拓宽科技人才发展通道,打造西部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强科学普及工作,厚植创新土壤,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科技管理流程再造,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推广运用公开竞争、“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促进科技供给侧和需求侧、研发端和落地端对接畅通。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关乎命运。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的鲜明导向,不断打造生机盎然、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催生更多创新成果,促进成果高效转化,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坚定不移实施提质增效扩量工程,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产业,甘肃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在转型中实现增长。要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强工业行动为抓手,把彰显功能、促进转型、放大特色有机统筹起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园区,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落实“双碳”战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业领域碳达峰、节能降碳增效等各项工作,努力形成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谋划布局新型能源、调峰电源、电能存储等项目,扩大河西特大型新能源基地规模,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规划设立一批新能源上下游产业聚集区,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局域电网和微电网,提升电力外送和就地消纳能力,打造清洁能源生产和利用强省。加快传统能源绿色高效发展,重点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基地,配套建设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基地、千万吨级油气生产基地和特色高端战略性石化工业基地,促进传统能源布局、结构和效益优化。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使能源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构建的重要牵引。

改造传统产业,促进规模集约发展。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完善和落实链长制链主制,持续推动工艺技术进步,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完善能耗排污、环境容量等政策,支持工业基础较强地区加快发展。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突出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推进石油化工产业延链补链,推进有色冶金产业高端延伸,推进煤炭建材产业精细精深发展,推进钻采炼化、电工电气、数控机床等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升级,不断做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促进集群特色发展。顺应产业变革趋势,聚焦半导体材料、氢能、储能、电池及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优化布局、强化扶持,加快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发挥和巩固新材料产业比较优势,在重点领域不断推出高端拳头产品。搭建产学研创新和产业孵化平台,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做强中医药加工产业,建设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持特色专业园区发展,推动国家级园区做精做专。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依托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我们要毫不动摇走产业兴省富民的路子,下更大力气优化产业布局、落地产业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切实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和支撑!

(三)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省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统筹推动“五个振兴”,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坚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压实粮食安全属地责任,确保耕地面积不减、粮播面积不减、粮食产量不减。坚持藏粮于地,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稳产增产能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结构管控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坚持藏粮于技,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先进适用设施装备研发应用,提升农业科技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全力促进种业振兴,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建设良种联合攻关体,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强化生物育种制种,支持优势地区打造全国一流良种繁育基地。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和帮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强受灾群众帮扶,防止出现新的贫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鼓励脱贫群众用勤劳双手增收致富,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全力推动农业高效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完善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化农业组织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好特色优势牌,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设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壮大黄土高原区旱作高效农业、河西走廊戈壁节水生态农业、黄河上游特色种养业、陇东南山地特色农业。坚持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甘肃特点和市场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推动特色农业大省加速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遵循乡村建设规律,优化村庄分类标准和布局,科学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传统村落、特色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传承文脉,留住乡愁。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深化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幸福优美陇原新乡村。 

农民群众对更高品质生活充满期待。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广大农民装在心中,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均衡发展,集中更多要素和资源,推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让农村更美丽,让农民更幸福!

(四)坚定不移统筹区域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我省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各地禀赋特点鲜明。要按照构建区域发展格局的部署要求,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促进地区间协同联动发展,逐步形成各展所长、充满活力的区域发展态势。

推动重点区域和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依托建设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拓展跨省区合作,增强域内城市要素吸附聚集力和人口吸纳能力。促进兰州新区高质量开发建设,打造实体经济新高地。稳步推进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扶持生态脆弱地区探索发展绿色经济。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让老区人民生活越过越好。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提高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区分城市服务、工业主导、农业优先、文旅赋能、生态功能等五种类型,找准定位、确定赛道,发展县域产业,壮大经济规模。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改善县域发展条件和环境。以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为方向,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促进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村庄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城市乡村功能更加贴近群众需要。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切实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区分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在城市化地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打造经济和人口高效集聚的地区;在农产品主产区,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打造保障农产品安全的主体区域;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坚持保护为主、限制开发,打造保障生态安全的重点区域,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国土空间是宝贵资源,不同的国土空间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因地制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努力使全省生产力水平和整体功能得到新的提升!

(五)坚定不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美丽甘肃。我省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最大贡献。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只要是有利于厚植绿色底蕴的事情就要克服一切困难推进,只要是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就要不讲条件坚决纠正,切实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使命。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甘肃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方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流域整体生态功能,担好上游责任,展示上游作为。以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祁连山地区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治山增绿、防沙治沙等工程。坚持“四水四定”原则,支持绿色低碳和资源节约型产业发展,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高标准建设黄河生态廊道,努力将黄河建成岸绿景美的生态河。完善大中型水库、河道堤防、山洪防治等工程体系,健全水沙调控机制,保障黄河径流稳定与河流健康,构筑黄河安澜的稳固防线。

统筹推进全省域生态建设,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实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构建以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实施尕海、黑河等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和自然湿地抢救性保护项目。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完善多元化、市场化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稳步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实现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多重效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努力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陇原大地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六)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有效投资、促进长远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工作,统筹传统设施和新型设施,统筹现实需要和前瞻布局,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着力优化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

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优化网络系统功能,建设“三廊六通道”交通主骨架,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以兰州为中心的多向连通高速铁路网和覆盖广泛的普速铁路网,实施一批机场新建、迁建、改扩建项目,完善出省通道和普通国省道网络。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产业路、旅游路、乡村路建设,进一步改善通行条件。

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骨干水网、跨流域调水、民生水利、水生态保护和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完善重点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水网体系,形成河湖健康、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施白龙江引水、引大入秦延伸增效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争取从根本上解决重点地区缺水问题。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提升水资源供给和水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畅通陇东煤炭、油气输送通道,加快建设陇电入鲁工程,规划建设陇电入浙、陇电入沪工程,积极推动西气东输四线甘肃段等项目实施,完善能源综合运输网络。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部署数据与算力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大数据中心,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以新基建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加快推进市政、防灾减灾、农业农村、国家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逐步完善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推进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保障功能。

没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就没有各领域的现代化。我们要坚持基础先行,一年接着一年干,以基础设施的四通八达、更新迭代、系统集成助推陇原腾飞!

(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必定是甘肃紧跟时代潮流、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法宝。要在更高起点、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要求,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积极稳妥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推动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设数字政府、诚信政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引导各级各方面倍加珍视营商环境、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努力用一流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

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用足用好“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充分发挥通道、枢纽、文化优势,找准做实发力点,提高对外开放的质效。优化全域开放布局,统筹四向拓展,突出向东向西开放,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实质性、多领域合作。完善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体系,充分利用中欧、中亚、南亚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国际班列运营规模和效益。发展外向型经济,打造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区,扩大进出口贸易额。深化对外人文交流,高质量办好兰洽会、文博会等国际性节会,增强甘肃对外影响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我们要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敢于在改革路上革故鼎新、在开放路上劈波斩浪,努力在大改革、大开放中实现大发展!

(八)坚定不移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连着民心。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加大投入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让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群众更富裕。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健全经济发展与收入增长联动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使全省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提高各类教育质量,让群众更满意。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以教育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持续深化“双减”工作,全面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创优,打造“技能甘肃”;加大高校“双一流”建设力度,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获得自身发展、人生出彩的能力。

推进健康甘肃建设,让群众更安康。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方位全周期守护人民健康。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布局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投入力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发展,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让群众看病多一些便利、少一些负担。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建设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更放心。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稳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做好“一小一老”民生工作,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办好普惠托育服务,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让儿童快乐成长、老人安享晚年。保障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支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房住不炒”要求,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有序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努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我们要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实事,把为人民谋幸福真正体现在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点赞!

(九)坚定不移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甘肃促进文化繁荣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担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精神支撑和文化支撑。

牢牢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理论陇军建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高主流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空间,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弘扬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群体新时代愚公精神、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莫高精神,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渠道。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实施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书香陇原”,促进人民精神富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利用,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掌握敦煌文化研究话语权。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用好鲜活发展素材,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建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赓续红色血脉。

发展壮大陇原文化产业主力军。加强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坚持引进和扶持相结合,做大文化品牌企业,培育更多文化市场主体,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创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经济价值。

甘肃历史悠久而厚重,文化多彩而独特。我们既要代代守护、薪火相传,也要紧跟时代、推陈出新,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甘肃标识!

(十)坚定不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也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无穷力量之源。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尽责,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发挥人民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深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提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质量,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和凝聚共识的实效。坚持全面依法治省,健全完善地方法规规章体系,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政法改革,全面实施“八五”普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甘肃。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进一步构建和深化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把所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完善双拥机制和军民共建、军民融合机制,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大团结。

作为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推动涉藏州县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深化“党亲国好法大”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宗教界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众志成城、和衷共济,就一定能够巩固发展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十一)坚定不移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互为前提,缺一不可。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统筹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体系,强化金融机构内部风险防控。加强政府债务风险常态化监控,完善专项债券管理机制。防范化解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风险,维护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引导督促各级各方面居安思危,加强预判、做足预案、及时预警,扎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各项工作。

纵深推进平安甘肃建设。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把保障公共安全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严把安全风险源头关、监测关、管控关,织密织牢公共安全网。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优化应急管理体系,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安全管理和本质安全水平。

同志们!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最鲜明的主题,也是新征程最激昂的乐章。我们要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自加压力、拼搏奋进,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火热实践,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骄人业绩!

四、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建设新甘肃、开创新局面,关键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全省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的政治成果、最重要的历史结论,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准确把握党在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健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精神的长效机制,强化政治监督,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完善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确保党的领导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党章党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和高度自觉,牢牢把握“国之大者”,切实把对党忠诚体现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

(二)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完善经常性学习教育机制,提高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阵地作用,分级分类开展轮训培训,谋划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学习培训,推动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加强理论研究阐释,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健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增强历史自觉、担当历史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干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三)深入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功过,完善和落实科学精准的选贤任能制度,让政治素质高、敢于担当任事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和监督管理,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围绕落实“三新一高”要求,聚焦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开展实战化培训。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保护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

(四)持续强化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不断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走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善治道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机制,向基层下沉资源、力量、服务和管理,聚焦群众需要、对准现实问题改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努力实现基层有活力、管理出实效、群众得实惠的治理目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在重点群体、新兴领域发展党员力度,从严从实强化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激励广大党员当标兵、做先锋,让党旗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战场高高飘扬。

(五)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聚焦现实需要和重大部署谋划布局人才工作,统筹推进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高端科技人才,打造高素质产业人才大军,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壮大人才队伍规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以灵活的政策吸引人才,以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以宽松的氛围使用人才,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开展全周期、全方位、便捷化服务,让甘肃成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

(六)牢固树立实干导向,驰而不息改进作风。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强化政绩观教育,把践行政绩观情况纳入干部选拔任用考察内容,引导党员干部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深化拓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让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创造过硬实绩成为普遍追求和风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重拳整治顽疾陋习和隐形变异作风问题,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把更多精力用在干实事上。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纵深。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完善“三不”一体推进制度机制,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保持反对和惩治腐败的强大力量常在,严查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重大建设和重大资金使用中的腐败问题,不断清除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常态化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以党内监督引领各类监督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深化政治巡视,健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格局,推动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综合运用“四种形态”惩治极少数、教育大多数。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廉洁甘肃。

同志们!时代大潮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伟大事业征途漫漫、任重道远。惟有奋斗,方能挺立潮头、掌握主动、续写辉煌。我们要用心感悟时代发展的脉搏,顺应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宏观大势,弘扬改革创新、一往无前的时代精神,勇于突破传统路径的依赖,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鼓足勇气开拓进取,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打开新局面。我们要着力锻造我将无我的境界,淬炼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品格,树立无功就是过、平庸便是错的观念,夙夜在公、恪尽职守,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谋事干事,努力创造经得起人民和实践检验的业绩。我们要持续砥砺攻坚克难的锐气,锤炼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困难面前迎头而上、挑战面前主动出击,善作善成破解难题,动真碰硬化解旧账,凡事都付出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我们要始终保持笃行不怠的韧劲,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干”字当头,对当务之急雷厉风行、紧抓快办,对长期任务滴水穿石、绵绵用力,一仗接着一仗打,一棒接着一棒干,全力以赴促进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我们都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对她充满深厚感情,一定会为之付出自己的全部,把陇原大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同志们!领袖指引航向,梦想照亮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