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甘肃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集团快讯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集团快讯 > 集团要闻
《党的建设》· 文化视点 | 陈其银:弥久不衰的中国民族舞剧——《丝路花雨》
作者:陈其银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更新于:2023-03-22 阅读:0

弥久不衰的中国民族舞剧              

 ——《丝路花雨》

陈其银

2023年春节期间,中国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应邀在国家大剧院连演5场,甘肃演艺集团的艺术工作者用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演技,为首都观众献上了一道春节文化盛宴。瑰丽的丝绸之路盛景和优美的敦煌壁画舞姿,在京掀起了浓浓的敦煌风、甘肃韵,随后该剧又在甘肃黄河剧院和甘肃大剧院连演6场,演出一票难求、场场爆满,获得观众热烈追捧。

《丝路花雨》是中国舞剧史上的经典之作,1977年甘肃省歌舞团(现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接受省委宣传部创排任务开始创作,1979年5月于兰州黄河剧院首演,9月赴京为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被文化部授予“创作一等奖”和“演出一等奖”。1982年,拍摄了同名彩色银幕艺术片,同年走出国门,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团体,也拉开了出访交流巡演的序幕。此后,《丝路花雨》的“足迹”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3800余场,观众超520万人次,因演出场次之多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中国舞剧之最,是中国舞蹈史上的“里程碑”,成为中国最早也最持久的文化输出品牌。为何这部舞剧历经44年依然会有如此强大的魅力与生命力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是思想精深。《丝路花雨》是新中国舞剧史上第一部尝试“复活”敦煌壁画舞蹈的舞剧。它讲述的是在中国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敦煌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为搭救波斯商人伊努斯所发生的患难与共、生死相交的故事,歌颂劳动人民创造敦煌文化的光辉艺术形象,赞美古丝绸之路中外各族人民友好往来、民心相通的动人情谊。这部舞剧除了表现感人至深的亲情和友情之外,其中还蕴含敦煌文化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展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二是艺术精湛。《丝路花雨》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符合当时丝绸之路上各民族频繁交流、互惠互融的景象,集霓裳羽衣舞、印度舞、黑巾舞、波斯马铃舞、波斯酒舞、土耳其舞、盘上舞、新疆舞等各种舞蹈艺术形式于一身,铸就了这部造型精美、舞种类型多样、新颖独特、美妙绝伦的大型舞剧。主创团队大胆尝试,把丝绸之路和敦煌的历史发掘出来融合到舞剧中,采用中国古典舞的节奏韵律,把静止的敦煌壁画编织成优雅灵动的舞姿,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反弹琵琶”和“千手观音”,一个全新的舞种——“敦煌舞”也由此诞生。

三是制作精良。一部制作精良的舞剧,除了演员自身的舞台表演之外,自然少不了布景、道具、灯光等其他元素作“点睛之笔”。《丝路花雨》创作之初,就是通过精妙的道具和舞美布景将抽象的艺术精髓直观地展现给观众,将有限的舞台空间变幻成无限的艺术空间。除此之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时至今日,《丝路花雨》已历经3次提升,在故事情节的主体结构不变、人物及人物关系不变、敦煌舞的特色风格不变的前提下,用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对其改编,在音乐、舞蹈、舞美、灯光、服装各方面进行了全新的创作,使其具有更强的时代性、更高的艺术性和更广泛的观赏性。因此,在竞争激烈的现代中国舞坛,它依然传承发展、永葆青春,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作者系甘肃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