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甘肃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集团快讯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集团快讯 > 媒体报道
学党史 知团史 | 甘肃省话剧院:艺心永向党 奋斗新征程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 更新于:2021-11-12 阅读:0

甘肃省话剧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甘肃特色、甘肃风格、甘肃气派;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形成以原创为主,擅长表现“丝路、多民族、西部黄河文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剧院风格和艺术特色。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培养了一批知名艺术家,开创了甘肃话剧繁荣发展的局面。下面,就让我们沿着岁月的足迹,来了解一下这家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院团。

建国之初,

《在康布尔草原上》开启甘肃话剧帷幕

甘肃省话剧院前身源自陕甘宁边区陇东剧团,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是党和边区政府的宣传队和战斗队,兰州解放后进城改组为甘肃文工团。1953年7月13日走专业化的道路,正式诞生了甘肃省话剧团,首任团长程士荣来自陇东剧团。

1.jpg

从1953年成立至今,在几代甘话人执着努力下,不但把戏演遍大江南北,还演进了中南海,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看过甘话的戏。60多年来几代甘话人创作演出剧目、获奖剧目之多,影响之大,代表了甘肃乃至西北话剧的最高水平。

兰州虽然地处西北,但建国前就有一定的话剧基础。抗战爆发后西北成为大后方,许多国内一流艺术工作者在这里相聚,成立了“天山剧团”等文艺团体,以宣传抗日为主旨。兰州解放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关怀下,“天山剧团”与一些剧团合并组成“共和剧团”,并在三爱堂演出了话剧《原野》。参加演出的李最等演员后来都成了甘肃省话剧团的台柱子。

建国之初,甘南藏区潜伏着一些国民党残余分子。甘话一成立,当时年仅20余岁的老一辈剧作家汪钺、武玉笑、姚运焕等就前往甘南体验生活。他们和人民政府组织的工作组深入藏区并与之展开斗争,并创作了首部大戏《在康布尔草原上》,把这一段历史真实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640.webp.jpg

1955年创作演出话剧《在康布尔草原上》 剧照

1956年《在康布尔草原上》首次参加“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大会”,便获演出一等奖、导演一等奖;汪钺、姚运焕、武玉笑、白敬中、易炎获剧本二等奖;白敬中、李最、马天庆获表演二等奖;赵组国、崔林捷、洪涛、江洪、张树勤、田野获表演三等奖;杨前等获舞美设计一等奖。尤为难得的是,近五十个剧团参演的剧目中,唯一选择此剧走进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演出的。周恩来总理还指定该剧为驻外使节和苏联专家演出了三场。

640.webp (1).jpg

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演职人员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在康布尔草原上》蜚声全国后,甘话又推出了《滚滚的白龙江》《远方青年》《雪山之鹰》《八·二六前夜》《教育新篇》《油海怒涛》等优秀剧目,在话剧的民族化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开启了甘肃话剧首度繁荣的局面。

640.webp (4).jpg

1961年创作演出话剧《八二六前夜》剧照


改革开放伊始,

《西安事变》让甘肃话剧走向全国

改革开放之初,摆脱了长期极左路线的桎梏,老甘话人的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创造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并通过《西安事变》等优秀剧目又一次引起全国剧坛的注目,甘肃话剧二度繁荣。

640.webp (5).jpg

1977年创作演出话剧《西安事变》剧照

《西安事变》是老甘话人专门为纪念周恩来总理创作的一部戏。1978年首演便引起轰动,第一次进京演出就停留了四个月,在全国掀起了《西安事变》的演出热潮。观众当时用两张《叶塞尼亚》的电影票才能换一张该剧的戏票,可谓一票难求。此剧在文化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中荣获创作一等奖、演出二等奖。

《西安事变》何以能造成如此大的轰动?是因为在那样一个思想领域藩篱未撤的历史时期,甘话人率先在全国戏剧舞台上,第一次把国共领袖作为主要人物呈现到了观众面前,走了一条没有人敢走的创作道路,在当时乃至现在看来,都有示范意义。而甘话自此也确立了“深入生活,直面现实,坚持原创”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向和理念,相继又创作演出了《白雨》《岳飞》《录以备忘》《黑雾》《艰难时事》《极光》《马背菩提》《邓小平在江西》等一批原创剧目。其中,《极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入选第四届中国艺术节。《马背菩提》入选第五届中国艺术节,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文华剧目奖。

640.webp (6).jpg

1983年创作演出话剧《白雨》剧照

640.webp (7).jpg

1986年创作演出话剧《录以备忘》剧照

640.webp (8).jpg

1994年创作演出话剧《极光》剧照

640.webp (9).jpg

1997年创作演出话剧《马背菩提》剧照

640.webp (10).jpg

1999年创作演出话剧《邓小平在江西》剧照

640.webp (11).jpg

2003年创作演出话剧《老柿子树》剧照

进入21世纪后,新一代甘话人在继承甘话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扎根人民,挖掘丝路文化、黄河本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以平民的视角,接连推出了《兰州老街》《兰州人家》《兰州好家》《兰州味道》兰州人系列,呈现了浓郁的本土风味和历史文化。赢得观众极大喜爱的《兰州老街》连演百场,“看兰州老街去”成了一时的时尚。“兰州人”系列话剧久演不衰,甘肃话剧再度繁荣。其中,《兰州老街》《兰州人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届文华编剧奖、第十五届曹禺戏剧奖。

640.webp (12).jpg

2001年创作演出剧目《兰州老街》剧照

640.webp (13).jpg

2002年创作演出剧目《兰州人家》剧照

640.webp (14).jpg

中国剧协主席李默然观看演出

640.webp (15).jpg

2007年创作演出剧目《兰州好家》剧照


迈向新时代,

《天下第一桥》等一批剧目屡获殊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话剧院自觉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推出了一批书写和记录人民伟大实践的优秀作品,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2012年5月,甘肃省话剧院精心筹备推出了话剧《天下第一桥》,把黄河中山铁桥修建的历史搬上舞台,表现了西部人民百年前开放进取、包容的精神。此剧荣获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文华编剧、导演、优秀表演奖,并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七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

640.webp (16).jpg

640.webp (17).jpg

2012年创作演出剧目《天下第一桥》剧照

为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2017年5月甘肃省话剧院隆重推出了话剧《兰州味道》(原名《金城印象》),把百姓耳熟能详的兰州牛肉面这张文化名片首次搬上话剧舞台。此剧也继《天下第一桥》后,再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作品资助。

640.webp (18).jpg

2017年创作演出话剧《兰州味道》剧照

为向建国七十周年和建党百年献礼,2019年8月甘肃省话剧院创作推出了红色题材话剧《七先生》。该剧根据华池县南梁地区创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历史事件为创作蓝本,深入开掘和重点表现了陕甘边区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感召下,精神层面彻底觉醒的感人故事。此剧被遴选为“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并参加了“2021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演播”活动。

2021年,甘肃省话剧院经过精心筹备,隆重推出话剧《八步沙》,献礼建党百年。该剧通过真实再现“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矢志不渝、接续奋斗,实现人进沙退、荒漠变绿洲的感人事迹,大力弘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此剧的成功,是甘肃省话剧直面现实题材,把时代楷模搬上话剧舞台的一次成功实践,具有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艺术特点,开创了甘肃话剧新气象。此剧参加了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

640.webp (19).jpg


640.webp (20).jpg

2021年创作演出剧目《八步沙》剧照

为开发儿童剧系列,自2014年以来,先后创排了《绿野仙踪》《老鼠嫁女》《小吉普变变变》等10余部儿童剧,深受广大家长和小朋友喜爱。为保障儿童剧系列演出,改建“甘话60剧场”,改变了兰州尚无一家专业演出儿童剧的小剧场的历史,满足了都市年轻家庭观赏儿童剧的需求。2019年6月,“甘肃儿童剧院”在甘肃省话剧院挂牌成立,为儿童剧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640.webp (21).jpg

儿童剧《白雪公主》剧照

640.webp (22).jpg

儿童剧《绿野仙踪》剧照

自成立以来,甘肃话剧院人才叠出,涌现出一批知名艺术家。主创人员中,张明先后获得文华编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等各类奖项。演员中,朱衡获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奖项,郑子荣获国家“文华表演奖”等奖项,康爱石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奖项,7位演员获金狮表演奖, 5位同志获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另有多名同志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奖项称号。由于成绩突出,甘肃省话剧院获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

艺心永向党,奋斗新征程。甘肃省话剧院面对机遇和挑战,将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不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职业道德素养、人文艺术涵养,不断开创话剧创作演出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