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甘肃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集团快讯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集团快讯 > 媒体报道
“云起”新甘肃,“花雨”香全球
作者: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更新于:2022-08-04 阅读:0

20220804_093953_009.jpg

《丝路花雨》剧照

7月30日晚,大型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在新甘肃客户端视频号全球网络首播,吸引超20万人在线观看。

变化无穷的舞姿婀娜优雅,将东方的柔美表现到极致。

大漠驼铃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敦煌之“绝色”,再现瑰丽奇崛的丝路传奇。其色调温暖厚重,却不失轻盈明快之感,与舞乐合璧,相得益彰,倏忽之间穿越千年时光。

这部世界传颂的舞剧——《丝路花雨》,创排于1979年。

“酒香也怕巷子深。”甘肃省歌舞剧院院长李金江说,应在留住经典作品“根”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因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李金江介绍,“演了近30年的《丝路花雨》,在保持剧情不变、人物不变、风格不变的前提下,我们于2008年用现代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改版。”

按照国际标准,舞剧由原先的120分钟缩减到105分钟。音乐方面,首次在民族乐上加入了交响乐元素,无论是演奏手法、乐队形式,还是乐曲本身,都进行了大胆创新,更具时代感、观赏性和感染力。舞美方面,进一步挖掘敦煌艺术元素,更深刻地体现古典美和时尚美,运用科技手段,在动感视觉艺术上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景象。

2016年,专为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精心打造的新版《丝路花雨》,在敦煌大剧院盛装亮相。当时,舞剧在保留经典元素的基础上,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突出视听效果。同时,以明亮的红色、黄色、绿色作为舞剧服饰主基调,成为新版舞剧的“点睛之处”。还进一步融入多国多民族舞蹈文化元素,彰显了古代敦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和国际视野。

……

20220804_093953_010.jpg

《丝路花雨》新甘肃客户端视频号全球网络首播海报。

43年前,《丝路花雨》在兰州首演。43年间,历经2008年、2016年两次较大幅度改版,这部经典舞剧做到了久演不衰、常演常新。

43年来,这场来自古老丝路的缤纷“花雨”,“洒”落到朝鲜、法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美国等40个国家和地区,演出3860余场,成为中国舞剧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出访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剧目。

岁月流逝,这场“花雨”芬芳更浓。

“十年如一日,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无论有无演出,剧组演员都做好‘基训+排练’,同时剧院每年还会邀请知名专家对剧组演员进行培训,从基本功提升到舞剧语言表达,都有所涵盖。”李金江说,从演员本身的技能技巧,到“花雨人”的精神内核,都做到了不间断的传承和发展。

时至今日,这场“花雨”于“云端”纷飞,不再是“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看”。

在数字文化体验成为新流行趋势背景下,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甘肃新媒体集团联合甘肃演艺集团、甘肃省歌舞剧院,以科技赋能,创新使用新媒体技术,通过“新兴媒体+经典艺术”的文艺新样态,将《丝路花雨》搬上“云端”舞台,让更多观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文化盛宴。

“场景美、音乐美、服饰美、舞蹈美,故事更美。”

“视觉盛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现场再看一次。”

“向经典致敬,也向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创作者们致敬。”

……

20220804_093953_011.jpg

甘肃省歌舞剧院副院长王琼说:“这次‘线上’演出,精彩、成功。”“一代代‘英娘’扮演者对这个角色的诠释会有所不同,会带着时代的特色。”王琼1997年主演过1979年版《丝路花雨》的“英娘”,“此后,我跳了十年‘英娘’,并在29年的文艺工作中,见证了1979版、2008版、2016版和旅游驻场版《丝路花雨》在与时俱进中传扬‘丝路精神’。”

王琼认为,《丝路花雨》的精神与价值是“美美与共”,这次“线上”展播,对其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新的舞台展演模式和院团经营模式,可以让观众支付1元钱,足不出户,就观赏到高雅艺术,可以说是文化与科技、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有益探索。”

而甘肃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剧中“神笔张”扮演者安宁,更是感触颇深。

“这是‘神笔张’第一次通过这种方式与观众见面,很特别。”安宁回忆,“为饰演好这一角色,多少年来,我会在日常排练和生活中,不断请教老艺术家们,听‘丝路花雨’台上台下的故事,细读剧本琢磨每个人物角色的特点,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技巧、神态表情。”

20220804_093953_012.jpg

《丝路花雨》新甘肃客户端视频号全球网络首播海报。

“云”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安宁说,此次“云端”首播,对于自己和广大观众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舞台艺术作品以在线播放的形式呈现,是当今的流行趋势,也是今后舞台艺术在网络平台发展的新路径。”

这些年来,为使这部经典舞剧真正贴近群众,剧组一直尝试探索着,在成功修排创演2008版、2016版及旅游驻场版《丝路花雨》的同时,又先后创作推出了视频版、LED版、投影版、精简版《丝路花雨》。自此,经典名剧在登上高雅艺术殿堂的同时,让惠民演出走进体育馆、露天广场、学校礼堂,甚至走上乡村舞台。

而此次放送,是《丝路花雨》创排43年以来的首次线上播出,开了甘肃经典剧目线上展示的先河,探索了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文艺演出的新生态。这一次的创新突破,不仅让四十三载缤纷花雨再焕新、更出彩,也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高雅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

640 (1).jpg

“《丝路花雨》走遍全国、走向世界,为宣传甘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增进国际友谊、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由于受到疫情影响,难以开展《丝路花雨》对外演出活动。”甘肃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其银说,全球网络首播将进一步扩大《丝路花雨》这张我省“文化名片”的影响力,使之在新的时期焕发新的艺术魅力。

如何让《丝路花雨》艺术之树常青?陈其银认为,应该在坚持原有艺术特色的同时,使剧目在表现形式、呈现方式、艺术质量上“再上一层楼”,永立艺术潮头,引领时代风气。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互联网+演艺”的形式,将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融入《丝路花雨》演出工作的方方面面。

不仅如此,还要运用科技力量寻求传统演艺业发展的突破点,实施好《丝路花雨》等精品剧目的数字化战略,打造一批适合新媒体传播的网络文化精品。

“我们必须抱着守正创新的精神、推陈出新的决心,依托互联网实现优秀文艺作品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精神所需,唤醒人民群众内心最深处的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陈其银说。

640.jpg

花雨不朽,缤纷无限……甘肃和丝路的故事还未讲完。这场“云上盛宴”,又将是新的开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