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中西交流的“重要纽带”,在历史的长河中交汇文明光彩,积淀华光璀璨,赓续着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交融之道,绽放出中华文明生机盎然、海纳百川的自信之光。
甘肃依托敦煌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竿头日上。作为中宣部支持,甘肃省委宣传部策划,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及各级地方政府关心的重点文旅项目,由甘肃演艺集团打造的乐动敦煌,为甘肃省“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的贯彻实施提供了鲜活典范。
2023年6月15日,乐动敦煌项目落地甘肃省敦煌市。经历了为期一年的试运营及半年正式运营后,乐动敦煌聚焦产业发展、文化传播、区域带动等多个维度,交出满意答卷。一年半期间,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演出1583场,乐动敦煌文旅产业综合体及研学、巡演、文创业态服务人次145万,并脱身文旅重资产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的普遍困局,实现盈利奇迹。
敦煌文化,是凝萃于壁画、洞窟、经卷中的文明记忆。但乐动敦煌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让敦煌文化在文旅融合的江海中踏浪弄潮,推动产业发展浩然奔涌,滚滚向前。
守正铸魂,创新聚力,让文化呈现惊艳四方
“精美绝伦!”12月31日,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完成了2024年最后一场演出。绀发翠眉的菩萨,灵动蹁跹的飞天,庄严威猛的金刚,在千年古乐的回响中舞动着敦煌的模样。演出结束后久久雷动的掌声与情不自禁的赞叹,传达着观众对这种文化表达的真实态度。
《乐动敦煌》演出现场,观众热情互动
图片来源:乐动敦煌
《乐动敦煌》构思独具匠心,以西域乐师的创作之旅,铺陈中西交融的恢宏历程;以敦煌乐舞的独特魅力,折射敦煌文化的包罗万象。用“小”故事承载起传承、弘扬敦煌文化的“大”理想。
剧目借助西域乐师白歆的足迹,展现西域、中原不同地域的音乐、舞蹈艺术,以及民间音乐、宫廷宴乐的迥异风格。简单的故事脉络,便于观众快速带入。但丰富的内涵加持,又不至于剧目晦涩单调。通过活化敦煌古乐器、古乐谱研发成果,运用五弦琵琶、排箫、莲花阮等民族乐器及敦煌仿制乐器音色,配合取材自敦煌古乐谱和西域曲调的剧目乐曲,还原出敦煌壁画中的乐舞盛景,让敦煌文化“听得见”、“看得见”、“记得住”。
《乐动敦煌》演出剧照
图片来源:乐动敦煌
在文化表现内容和方式上,《乐动敦煌》也是做足了功夫。深度还原敦煌文化元素及形象,高度活化敦煌石窟静态内容,对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对时代进步成果“从善如流”,定位传统,融合科技,将雄浑厚重的敦煌艺术,以富有创造力、吸引力的方式呈现出来。
演出将伎乐师、美人菩萨、怒目金刚等源自敦煌莫高窟的多个经典形象,以及石窟内藏经洞、佛龛、莲花台、藻井等特色形制进行了逼真还原。真实充分的美学传达,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意蕴和精髓。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打造,12月7日在北京首演的音乐剧《受到召唤·敦煌》,就将《乐动敦煌》中的怒目金刚及美人菩萨搬上了舞台,并最终成为音乐剧一大亮点,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好评。
《受到召唤·敦煌》剧照,图为《乐动敦煌》怒目金刚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话剧院
“我觉得这种演出方式很有趣,让我忍不住想要知道下一幕会有什么惊喜。”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在观看完《乐动敦煌》后说道。这样独特的体验感,归功于《乐动敦煌》在“活态”展现敦煌文化时的独到方式。游走式、沉浸式的观演,打破了传统舞台剧目演员与观众之间的隔阂。冰屏、飞纱等科技手段,使得演出“看点”满满,“爆点”不断。让观众在虚实之间,感受表演者、音乐、光影之间的交汇沉浸,收获心灵的震撼。
求新求精,花式表达,让文旅盛宴精彩纷呈
除了演艺核心引领,乐动敦煌在项目规划设计上,也展现出前瞻性优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拓展思维、拓宽赛道,不再往旅游演艺的“小”池塘扎堆,而是向综合产业的“大”世界奔跑,以旅游演艺为核心点,不断扩大IP复利能力,让《乐动敦煌》从一台剧,蝶变到涵盖“剧”“艺”“食”“趣”“学”五大业态的综合性文旅项目。
乐动敦煌文旅产业综合体项目整体建设面积46000㎡,涵盖乐动敦煌剧场、上元市集、上元雅集、研学空间等多个场景,囊括了演艺、美食、研学、非遗、文创等多种业态,实现多措并举齐头并进,推动项目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位于乐动敦煌剧场北侧的上元市集,还原莫高窟中上元佳节千灯万盏、踏舞设乐的热闹恢弘。移步易景的匠心构思,万象包罗的丰富呈现,让这里既是体验民俗风情,领略非遗魅力的互动式打卡地,也是品鉴敦煌之美,触碰敦煌文化的沉浸式百戏园。
图为乐动敦煌上元市集,现场非遗互动活动
图片来源:乐动敦煌
常年常态化开放的“乐动敦煌·如意甘肃”精品非遗展,集中展出了文化艺术、民俗生活、传统技艺三大类,40余项,近千件甘肃省非遗精品佳作,展现非遗技艺之美,彰显甘肃文化底蕴。“非遗+文创”统筹运营,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图为乐动敦煌·如意甘肃非遗精品展现场,游客拍照非遗产品
图片来源:乐动敦煌
“千年莫高·研学敦煌”主题研学基地,设置矿物颜料区、中心塔柱区、多功能区、乐舞表演区、国学雅韵区等13个不同科目分区教室,常年开展各类敦煌文化主题研学活动,带领学员深度体验敦煌文化。尤其是高度还原的莫高窟多个经典洞窟,为学员近距离欣赏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提供了生动场景。
图为乐动敦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学员们正在上课
图片来源:乐动敦煌
“好看更好玩!”一位网络达人在直播中这样评价乐动敦煌。全年不间断在上元市集、上元雅集举办的表演、杂技、魔术互动活动,让游客在观演的同时,还能体验敦煌文化的多元内容。2024年推出的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历史、乐舞艺术等多个主题的研学旅游产品,带领青少年学子行走甘肃、奔赴敦煌,感受文化自信,推动中华千年文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2024年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乐动敦煌接待来自120多个国家的嘉宾观看演出,打卡市集。婉转悠扬的敦煌之音,美轮美奂的敦煌舞蹈,逼真沉浸的穿越场景,风趣多彩的民俗活动,让众多外宾流连忘返。这一刻,中华文化给人民带来的坚定自信和铮铮脊梁,跨越了肤色和语言,在世界面前具象化。甘肃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场景和先进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的万千气象,在世界舞台上写照出一隅缩影。
破壁聚能,久久为功,让文旅宣传热火朝天
10月30日,甘肃黄河剧院的舞台上,敦煌乐舞诗画剧《乐动敦煌·盛世妙音》成功首演,并迅速引爆市场,收获全球巡演逾百场的预订单。作为《乐动敦煌》驻场旅游演艺的延伸剧目和国际巡演版,剧目凸显现代元素、国际表达和市场化运营,以新的艺术呈现形式,向世界讲述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乐动敦煌·盛世妙音》演出剧照
图片来源:乐动敦煌
其实,《乐动敦煌》自试运营之始,就在持续探索创新营销之道。力求打好手中的“敦煌文化牌”,在文旅市场宣传推广中出圈、出色、出彩、出众,推动甘肃文旅热度不断攀升。2024年1月,《乐动敦煌》演出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优化迭代。除了对演出设备、故事细节、舞美场景等方面的提升,项目创新性地引入了国际化演出阵容,呈现敦煌胡旋舞等传统舞蹈。在焕新演艺的同时,嫁接起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传播的情感纽带和坚实桥梁。
《乐动敦煌》演出剧照,图为来自格鲁吉亚等国演员表演精彩瞬间
图片来源:乐动敦煌
与此同时,持续不断、多维融合的“走出去”,为乐动敦煌项目的高潮迭起注入了强劲势能。统筹借力新媒体、传统媒体资源,形成全矩阵传播体系。2023年6月至今,乐动敦煌已在全网各平台收获粉丝量26.4万,获得央视新闻、人民网、新华社等300余家海内外媒体报道,各平台累计播放量及阅读量超8亿次。
乐动敦煌与影视的结合,也在文旅创新营销中开辟新路。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开门迎春晚》、《乐在旅途》,河南卫视《假如颜色会说话》,人民网《体验中国》,还是《2024年甘肃省电视春节联欢晚会》,山西卫视《大河长歌中国年·2025黄河民歌春晚》,敦煌研究院《千年莫高》大型纪录片……乐动敦煌的精彩屡见不鲜。敦煌文化的博大内涵,为影视注入了新鲜血液。大荧幕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又为甘肃文旅发展反向赋能。
CCTV-3《开门迎春晚》
图片来源:央视频
《假如颜色会说话》
图片来源:河南卫视
除了网络平台,在现实世界中,乐动敦煌的乐舞飘飘,早已飞扬到了国内外众多城市。从马来西亚槟城的繁华街头,到大同云冈石窟的巍峨崖壁,从杭州西湖的诗画之畔,到魔都上海的闪耀外滩,身姿翩翩的伎乐师,不怒自威的金刚力士,带着千年敦煌的韵律,舞动在不同的光影和时空中,让乐动敦煌吸睛不断。
12月20日,2024全球文化IP产业发展大会在上海举办,乐动敦煌以IP组合拳强势出击。演艺+展览+文创+研学的一体化推广,在现场引发关注热潮。多维一体的呈现,得益于乐动敦煌文旅产业布局的系统化与市场运作的成功操盘。在全域宣传及持续营销的升温下,演艺票房、特色市集、研学旅游、非遗文创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将在未来迸发出更加澎湃的发展势能。
如今的甘肃,此起彼伏涌动着文旅融合的创新脉搏。乐动敦煌以敦煌文化为媒,以产业平台为翼的腾飞奇迹,为甘肃文旅产业的新质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又一段崭新的航程开启。在甘肃大地、黄河远上的粼粼波光里,文旅融合的千帆百舸,正在乘风而行,驶向潮平风正,霞光赫赫的辉煌明天。(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