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甘肃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六中全会专题
把握历史主动 明确“开创”深意
作者:沈传亮 来源:学习时报 更新于:2022-04-25 阅读:0

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彰显了坚定的历史自信。《决议》分阶段对党在不同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梳理,并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标题,重点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选取“开创”二字,饱含深刻意蕴。全会召开后,学界对会议精神、决议内容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阐释,但缺憾在于“开创”二字的解读付之阙如。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开创”意指“开始建立;创建”。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要文献中,“开创”一般用于理论创新出现巨大突破、新的道路得以成功开辟、事业取得非凡成就等。这从一些重要文献的命名上亦不难看出。比如,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是党代会报告的标题中第一次出现“开创”;1998年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决议第四部分标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使用“开创”二字,主要是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创立了新思想、创造了新成就、创建了新制度、锻造了新精神,通过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创立了新思想。这一思想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从科学回答的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到“十个明确”的核心内容,都表明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具有极强原创性,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是新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决议》站在历史高度鲜明提出“两个确立”,即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创造了新成就。在党的创新理论科学指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开创新时代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决议》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等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涵盖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是全方位、开创性的,带有深层次、根本性的新特征。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在疫情持续肆虐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精心组织、团结一致、上下合力,历史性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成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性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4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就此,《决议》简明概括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些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足以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成就的世界历史意义。

创建了新制度。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国家间竞争不仅有思想上的较量,更有制度层面的比拼。在创立新思想、创造新成就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谋划长远,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了一系列新制度。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前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为完成这个“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就制度建设作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宣布“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制度建设中,有很多是创新性制度安排,包括关于做到“两个维护”的制度、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等等。正是这些新创建的制度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进而取得非凡成就,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

锻造了新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独特精神标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精神标识是“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精神标识是“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精神标识是“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中国人民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实现共同富裕进发,中国国力从经济大国向世界强国冲刺,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亿万儿女精准扶贫、合力抗疫,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新风貌。这一新风貌就是充满自信、满怀豪情,既继承前人敬畏先辈又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简言之就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这一新精神是伟大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

有了新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了新成就的厚实基础、有了新制度的坚强保障、有了新精神的活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才得以成功开创。当然,开创了新时代,绝不意味着可以忘记前人的贡献。我们要始终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开拓,我们要始终铭记前辈们的奋力拼搏。正是他们的艰苦奋斗、努力奋斗、不懈奋斗,为我们开创新时代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精神支撑。我们今天开创的新时代,是站在前人肩膀基础上的“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踏上新征程,展望新百年。唯有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我们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