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话剧《哈达铺的灯光》首演前创排的关键时期,2025年3月18日下午,话剧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吴雪林在甘话60剧场为话剧院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上了一堂意义非凡的专题党课。此次党课以《哈达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与转折点》为主题,旨在让全院同志重温哈达铺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话剧创排注入更深厚的情感与更精准的理解。
吴雪林讲述了长征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长征的伟大意义,引出哈达铺在红军长征中的关键作用——它是红军绝处逢生之地,为红军提供了物资、兵源补充,更为重要的是,让红军找到了长征的落脚点,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征程。
在讲述哈达铺是“长征‘加油站’”时,吴雪林详细描绘了红军抵达哈达铺前的艰难处境。历经爬雪山过草地,到激战腊子口,到达哈达铺。这时,哈达铺张开温暖“怀抱”,凭借丰富的物资和热情的民众,让红军得以养精蓄锐。“义和昌药铺”还成为了重要的历史见证地,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与诸多重大决策,这些史实和文学创作紧密相连。
“一张报纸定乾坤”的故事更是让人深受触动。在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种种困境,获取外界信息至关重要。党中央到达哈达铺后,侦察连从邮政代办所收集到《大公报》等报纸,其中关于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消息,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果断调整战略,将长征目的地从“到中苏边界去”转向陕甘根据地。这一决策改变了红军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到陕北去”是红军在哈达铺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提出“到陕北去”,宣布了陕甘支队的成立和部队整编方案。哈达铺关帝庙因此成为了红军重要决策地和陕甘支队诞生地,这一决策为推动全国民族抗日运动高潮奠定了坚实基础。
吴雪林还总结了哈达铺历史所蕴含的长征精神,包括坚定信念、依靠群众、勇于决策和开创新局。他讲到,这些精神不仅支撑着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也激励着当代人在各领域不断奋进。
此次党课对正在创排话剧《哈达铺的灯光》的剧组演职人员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重温哈达铺历史,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把握剧本的历史内涵,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塑造出更符合历史背景的人物形象,将长征精神融入到每一个表演细节中。相信在全体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3月28日,话剧《哈达铺的灯光》将以精湛的艺术水准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呈现在观众面前,成为传承和弘扬革命历史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