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凤丽荣膺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2025年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甘肃秦腔艺术剧院党总支书记、艺术总监、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苏凤丽凭借卓越的艺术成就与深厚的传承贡献成功入选,成为甘肃省秦腔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
深耕舞台四十载,腔派情塑焕秦音
苏凤丽在继承秦腔李正敏“敏腔”、肖玉玲“肖派”基础上,融合京剧程砚秋“程腔”及通俗音乐元素,形成“绵里裹针”的独特唱腔——大气流畅中见细腻内秀,柔润行腔暗含刚劲。其表演艺术突破传统范式,巧妙融合话剧、影视的写实表达与戏曲程式化表演,通过精准把握角色心理与跨行当塑造能力,将程派水袖技法与秦腔身段创新结合,以情为核的表演极富感染力。这种既坚守剧种本体又融汇多门类艺术的探索,不仅实现了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更推动了秦腔艺术在当代都市文化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
守艺弘道担使命,赓续文脉启新程
此次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既是对苏凤丽艺术生涯的肯定,亦是对其传承责任的赋予。她表示:“秦腔是西北文化的灵魂,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基因的守护。未来将依托剧院平台,深化‘传帮带’机制,探索秦腔的创新路径,让古老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生。”
展望
甘肃秦腔艺术剧院将以此次殊荣为契机,持续强化非遗保护力度,以苏凤丽为引领,构建“传承—创新—传播”一体化体系,实施"经典再造工程",在保留秦腔传统韵味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艺术表现手法,打磨《锁麟囊》《蔡文姬》《火焰驹》等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精品剧目。通过人才梯队建设和创作模式创新,推动古老剧种在守正创新中实现创造性转化,让秦腔艺术在新时代的沃土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