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甘肃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集团快讯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集团快讯 > 媒体报道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雷通霞畅谈甘肃地方戏剧发展
作者: 来源: 更新于:2017-03-16 阅读: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在2017年两会期间特别策划了《春风习习梨园盛世》戏曲界代表委员做客中央台系列大型系列访谈节目。节目以“锦绣梨园庆盛世”为主题,请张建国、杨赤、李祖铭、王蓉蓉、茅善玉、杨俊、李梅、盛小云、雷通霞、王芳等代表委员畅谈戏曲曲艺事业一年来新气象、分享了他们的喜悦和对戏曲曲艺事业未来的展望,系列节目将在文艺之声《戏迷天地》等栏目中播出。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剧协副主席,甘肃省陇剧院副院长,著名的陇剧表演艺术家雷通霞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畅谈了地方戏剧的保护与发展,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破。
  访谈中她提到三点:一是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资金投入,保障特色剧种的发展。她说:“今年我有一个提案是针对国家艺术基金的,建议国家艺术基金参照自然科学基金,下设西部欠发达地区地市的基金,能够让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艺术人才申报门槛低一点。第二个建议跟这个建议是相互的,建议国家艺术基金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艺术基金投资力度。我希望国家在资金上的投入能够倾斜于西部,对发展人才、培养人才,推广特色剧种起到保障作用。
  二是把戏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戏曲未来人才。2016年,雷通霞建议把戏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现在有关方面已经反馈落实了。雷通霞说:“我们国家戏曲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各个地域都不同,但是戏曲基础知识、基础的功夫是统一的,所以我建议统一编撰教材,而到了地方可以因地方剧种的施教来培养戏曲人才。”据雷通霞介绍,现在甘肃已经有艺术学校开设地方戏曲培训。近些年,地方戏曲剧种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的,雷通霞也想通过这个提议,让戏曲进校园,从小让孩子们感受戏曲,培养戏曲未来的人才。雷通霞说:“戏曲是综合艺术,门槛非常高,我们培养人才,5年、10年甚至出不来一个“角儿”。所以我们进校园给孩子们授课、排剧目,现在培养出来的人才,分为陇剧班或者秦腔班,我想这样对地方戏曲也提供一些保障,培养一些人才,也让地方戏曲更好的发展。”
  甘肃省陇剧院一直在抓人才培养、经典剧目上狠下功夫。雷通霞的陇剧代表作《官鹅情歌》也是一部享誉全国的名剧,其脱胎于传统戏,但不拘泥于传统戏的程式。雷通霞认为:“新编历史剧与传统历史剧是两个品种,我在演这个角色的时候,打破了传统的表演模式,要创造独立的人物性格和表演和方法,让观众感觉舒服。另外,甘肃省陇剧院在戏曲进校园活动方面成效也非常显著,定期进校园演出剧目,到大专院校讲课,在小学开展赏析课,给学生们展示陇剧的唱腔、功夫。一说到戏曲进校园,雷通霞脸上露出了笑容。她说:“戏曲进校园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也是一种兴趣培养,习惯是小时候形成的,现在培养孩子的这种趣味的欣赏,大大的培养了他们从小对艺术欣赏的一种习惯。这有利于戏曲为代表的传统艺术的发展,即便将来不从事这个专业,也会有很多爱好戏曲的观众来欣赏我们这个艺术。戏曲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经过了百年甚至千年的传承,对老百姓的意识、思想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而戏曲进校园,对孩子思想的形成、价值观影响也很大。”
  三是,困境中寻出路,戏迷的热情鼓励演员不断突破。陇剧进校园让雷通霞看到陇剧的明天,但也有一些实际困难,制约着陇剧的发展,师资就是其中之一。雷通霞说:“戏曲关键就是口传心授的,这样才能学到更准确,更精准的特色,真正的陇剧的东西。” 虽然面临困境,雷通霞积极寻找培养人才的新方法,“我现在正在实践用一个剧目去培养几个孩子,让几个孩子同时学一部剧,教授他们这部剧目的唱腔特色、声韵特色,我觉得这样的施教方法,可能对培养人才更好一些。”
  陇剧得到了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喜欢,如今甘肃省陇剧院一年演出大概有160场到180场,基层百姓对陇剧更加热爱。当演员们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时,心里边也特别激动,演员的存在感、价值感在戏迷中得到体现。雷通霞说:“我感觉我们的价值是在这儿,演员下基层都非常认真,观众越多,他们就越有责任感,更加认真的去演好戏。”(兰州日报首席记者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