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简介
剧院简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剧院简介 > 剧院简介

甘肃演艺集团秦腔艺术剧院(原甘肃省秦剧团)前身为陕甘宁边区陇东文工团秦剧二队,1952年8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甘肃省秦剧团”,为甘肃省省级重点文艺院团,2008年6月,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单位。2012年6月转企改制为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剧院现设有党政综合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演员队、乐队、舞美队、创作策划部(含艺委会)、演出营销部8个部门,现有职工94人,其中业务人员79人,占比84%。现有正高5人,副高15人,中级21人,其他人员38人。现有“梅花奖”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四个一批”人才1人,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人,甘肃“陇原人才”3人,甘肃省“青年优秀英才”1人。院党总支委员会下设3个党支部,现有在职党员22人,离退休党员24人。

多年来,剧团始终坚守“艺术创作心中有民”这一情怀,秉承“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己任,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走出了一条突显地域特色、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艺术之路,创演了《央金卓玛》《飞将军李广》《白花曲》《思源》等数十部影响广泛、观众喜爱的优秀剧目,涌现出了沈和中、刘全禄、沈爱莲、穆九苓、张永华、刘茂森、王晓玲、温警学、窦凤琴、谭建勋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知名艺术家。曾参加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演出,并多次赴北京等地演出,曾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近年来,剧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和批示精神,以建设一流文艺院团和传承、保护甘肃秦腔艺术为目标,本着“继承传统、激活传统”“以戏育人、以人促戏”的创作初衷,先后创作演出了《锁麟囊》《大河儿女》《敦煌恋》《八月十五月儿圆》《人往高处走》等经典剧目,培养出了以苏凤丽为代表的秦腔名家和众多后起之秀。剧院曾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多次荣获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中国秦腔艺术节、甘肃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创剧目调演、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一等奖等。戏曲电影《锁麟囊》获中国电影政府最高奖“华表奖”。

作为“甘肃秦腔”的龙头院团,剧院始终坚守社会职责定位,努力让更多艺术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近十年来,累计演出1650多场,观众人数达300多万人次,其中农村演出810多场,深受基层老百姓喜爱,展现出甘肃秦腔这个古老剧种永不衰竭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Copyrights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甘肃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客服电话:0931-8731527
陇ICP备1400167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